来源:原佛
《楞严经》,著名佛教经典。又称《首楞严经》、《大佛顶经》、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、《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》,全称《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》。唐般剌密谛译,10卷。般剌密谛在唐中宗神龙元年(705年)于广州的“制止寺(今光孝寺)”诵出《楞严经》十卷,时由乌苌国沙门弥伽铄佉译语,沙门怀迪证译,菩萨戒居士房融笔受。中国历代皆视此经为佛教主要经典之一。清代,章嘉呼图克图等将其译成藏文,并刊有汉、满、藏、蒙四体合璧的《首楞严经》全帙。在日本,此经亦流传不断。
据《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》卷一浅释说:早于天台智者大师 研诵法华而创立三观,后遇梵僧,与智者曰:“此与天竺楞严意旨相符。”智者闻后辄向西方叩拜,冀能一观楞严的意旨,不料这么一拜便拜了十八年,而终未能得见这部楞严经。
《楞严经》是北传佛教 中的一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典。在另外一部晚期出现的北传经典《法灭尽经 》上说:末法时代 ,《楞严经》先灭,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。如楞严经不灭,正法时代就现前。楞严经可说是一部佛教修行大全,因为此经在内容上,包含了显密性相各方面的深刻道理;在宗派上则横跨禅净密律,均衡发挥,各得其所;在修行的次第上,则更是充实、圆满:举凡发心、解、行、证、悟,皆详尽剖析开示——从教令正发心起,经循循善诱的破惑、见真(明心见性)、依性起修(设坛结界、于实际上起正修行),并详细开示了一切凡圣境界(二十五圣圆通、三界七趣众生),令于圣境起企慕、而于凡 外得知解,从而不受迷惑、不入歧途;又详述六十位修证(三渐次 、干慧地、十信 、十住 、十行、十回向 、四加行、十地、等觉、妙觉 )令行者于菩提道 上知所趣向;最后更广示五阴魔境,及其破除之法,俾于菩提道上,能克服魔怨留难,使所修圆满成就。《楞严经》译出后,中国佛教诸宗,如禅宗、天台、华严、净土等,都十分重视,纷纷从中吸取营养,强化了其理论基础。
《楞严经》在中国佛教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影响。但自从唐代中叶译出之后,此经就被一部分佛教学者怀疑为“伪经”,至近现代,疑伪之论更是喧嚣尘上。严重影响了一些佛教学人对《楞严经》的认知和对其真伪的正确判断,一直以来,虽然渐有一些法师和学者对《楞严经》真伪问题进行过考察、分析、论述和澄清,但对于全面理清问题、令人广泛接受并深信《楞严经》是真经,尚有一定的距离,需要 不断 扩大视野、变换角度、调整研究方法、累积更 充足的说服力。
台湾果滨居士的此项研究,深入分析了《楞嚴經》的源流、傳譯及其經義真偽,透過考據、義理、聲韻、訓詁、敦煌本、目錄,以經證經等一系列方法、综合地、全方位地去證明該經是一部完全符合佛說的真經,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和参考价值。
以下展示了此项研究成果中台湾净心法师、乐崇辉和作者本人三篇序言、目录、参考资料、内容梗概以及结论部分,可以总体了解此项研究的缘起、研究就方法、目标、 观点、论据及结论。
该研究成果2009年在台湾出版、2015年再版,目前大陆可在淘宝网和孔夫子旧书网上购得。
果滨居士,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佛学硕士,曾于华梵大学的“莲花学佛园”及台北“华严莲社”担任过佛学讲师。研究领域为《楞严经》、《中论》、《唯识学》、《金刚经》、《净土思想》,《悉昙梵咒学》等。除了长年茹素外,修行法门以《楞严经》及《楞严咒》、《大悲咒》、《秽迹金刚咒》、《大随求咒》为主,学术著作有《楞严经真伪决断》、《鸡蛋荤素说》、《生死关全集》、《大悲神咒集解》、《汉传秽迹金刚法集》、《楞严经圣贤录》、《中观逻辑图解》、《金刚经》十种译本之研究、《唯识》十种译本之研究等。可谓是一位“通经通咒、解行并重”的修行兼弘法教师。
展开全文
公众平台声明
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,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,如有缺漏,敬请联系本平台及时增补。重编录用者请注明出处及作者,以尊重著作劳动,否则将被视作侵犯著作权及版权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