临床诊断和实验室检查
根据世界卫生组织(WHO [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])关于登革出血热的诊断标准,有如下临床表现:
突然发热持续2至7天
出血性表现
肝大
出血性表现 包括至少一个的束臂试验阳性和瘀点,紫癜,瘀斑,牙龈出血,吐血或黑便。束臂试验是通过将袖带充气至收缩压和舒张压之间的血压,维持15分钟来完成的。对直径小于2.5cm的出血点或淤斑进行计数;>20枚则提示毛细血管脆性增加,为阳性结果。
血常规、凝血功能、尿常规、肝功能及登革病毒血清学检测有助于诊断。凝血异常包括:
血小板减少(<100,000个血小板/mcL [≤ 100 x 109/L])
延长的凝血酶原时间 (PT)
延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(PTT)
纤维蛋白原降低
纤维降解产物升高
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、轻度蛋白尿和天冬氨酸转氨酶 (AST) 水平升高。
可以使用 IgM 捕获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(MAC-ELISA) 进行血清学诊断。结合登革热病毒 RNA 扩增试验,可在发病的前 1 至 7 天内提供诊断。牙菌斑减少中和试验 (PRNT) 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。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样本的滴度可以可靠地确定登革热病毒感染,并可能表明所涉及的特定登革热病毒类型。PRNT 需要活的登革热病毒进行检测,是耗费精力且成本昂贵的。许多实验室无法进行 PRNT。
患者如果具备WHO(世界卫生组织)定义的临床表现,同时具有血小板减少 (≤ 100,000个/mcL[≤ 100 x 109/L]) 或血浓缩(Hct增加 ≥20%)表现之一,可初步诊断患有此病(见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's Dengue Virus: Clinical Guidance)。